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,带来了工具变革、效率飞跃与工作模式重塑。面对AI技术的不断演进,企业和个体该如何相处?是被动适应、观望迟疑,还是主动拥抱、善用工具?以下是围绕“AI新技术”话题的几个常见问题与解答,同时也分享咖墨创意的真实探索路径。
一、AI会替代创意吗?还是可以成为创意伙伴?
答:AI不是创意的对手,而是创意的催化剂。它可以辅助创意流程的多个阶段,如灵感激发、内容生成、素材处理与迭代优化。但创意的核心仍在于“判断力、策略力、表达力”——这是AI难以复制的。
咖墨创意在日常工作中,已将AI工具视作“团队一员”:
- 用AI辅助生成页面原型、视频脚本草案或品牌命名方向;
- 用图像生成工具快速测试创意方向感;
- 用大模型模拟用户视角,评估文案或页面体验。
我们相信:人 + AI 的组合,才是未来真正高效的创作模式。
二、“业务 + AI”和“AI + 业务”有什么不同?
答:这是咖墨内部常用的两个工作思路:
- “业务 + AI”:是在原有服务模型中引入AI技术,提升效率或改善体验。比如AI辅助写作、图像处理加速、智能问答系统等,用AI做“加法”,但业务本质不变。
- “AI + 业务”:是从AI能力出发,反向构建新服务形态。例如用AI重构网站内容策略、用生成模型打造个性化营销落地页、为客户搭建AI客服原型。这类探索更具实验性,但也孕育全新增长点。
咖墨团队当前两条路径都在同步推进,并不断形成标准化方案。例如,我们为高端教育机构设计了一套AI驱动的内容中心模型,可以实现课程推广内容的快速定制与分发;在品牌官网服务中,也引入了内容结构自动优化工具,用AI辅助SEO与结构规划。
三、企业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AI?
答: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:是否存在重复性高、时间消耗大、内容需求密集的环节?
例如:
- 市场部在反复撰写产品文案、新闻稿、社交帖;
- 设计部每天处理大量视觉尺寸调整;
- 网站运营团队需要快速响应节日活动更新……
这些“内容中台”或“设计中台”场景,其实都可以借助AI进行降本增效。咖墨创意在客户项目中,也常与客户联合搭建轻量化AI内容工作流,以“工具 + 方法 + 指导”的形式切入,帮助团队快速上手,形成长期能力。
四、会不会过度依赖AI,反而影响品牌独立性?
答:这正是目前很多品牌在尝试AI时的核心担忧。AI生成的内容可能高效,但如果缺乏品牌语气、用户温度或策略视角,很容易“千篇一律”。
咖墨创意坚持“人机共创”原则,强调 “由AI生成、由人编辑、由品牌定调”。我们为客户构建AI内容模板时,都会设置风格参考、行业限制与品牌词库,确保生成内容具备一致性与专业性。
五、未来AI能力是否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?
答:是的,而且这一天来得比想象中快。AI不再只是IT或算法部门的事,它将渗透到品牌策略、营销推广、设计体验等几乎所有前台部门。
我们观察到,具备AI使用能力的团队,其迭代速度与项目交付效率提升了至少30%以上。未来竞争不仅在“创意谁更好”,还在于“谁更快完成并验证这个创意”。